·思政专题·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体系构建

王建钟,孙文箐

(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明确教育内容,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构建意义入手,遵循当下思政教育发展规律与原则,提出新时代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构建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构建

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背景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人文关怀的内容,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一)内涵

1.尊重个人的意愿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人为基础,而人自身的意愿不仅是个人需求的表现,也是现阶段事业发展的动力。人文关怀以人的需求与发展为基础,尊重个人意愿,提供良好的意愿表达机会,营造优质的发展空间。思政教育工作在深入了解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加快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提升思政工作的整体人性化水平,以不断满足新时代学生对管理的发展需求。[1]

2.提升个人创造力 个人是人类社会最小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发展潜力是无限的。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空间,以推动社会繁荣发展。对于个人来说,现阶段在发展中离不开理念的支撑,只有良好的理念支撑才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个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通过个性化的引导可以激发出人自身的创新意识,调动想象力、独立思考与抽象思维能力,将新理念与新思想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推动社会变革。[2]

3.满足个人的需求 由于个性化因素的影响,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需求也呈现出明显不同,不同的需求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动力,推动社会发展。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发展主体,通过人文关怀来促使个人需求得到满足,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整体平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具体呈现

1.人格关怀 人格关怀是现阶段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自身的人格思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身属于独立的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应保证个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对其进行尊重与肯定,促使其产生自信,以形成良好的品质。深化道德教育内容,将做人、做事以及学习相关联,将做人放在首位,尊重学生自身的人格,从深层次探索,对于主体人来说自身的知识水平不能完全代表自身的思想品德,需要注重其道德教育的发展,通过多种方式来改变与引导学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3]

2.生命关怀 对于个体而言,生命是最基本的前提,也是其他内容发展的载体,如情感、智慧、思想、品德等。在思政教育中,生命关怀教育是重点,保证人的思想得到发展,如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关爱生命以及尊重生命。相对来说,生命认识教育始终是重点,也是活动的基础,学生深入了解生命可以产生正确的认知,形成最基本的生命意识,掌握健康层面的知识技能,将关爱生命作为常态化教育,关心自我的生命价值,实现推己及人,关爱他人。

3.价值关怀 当代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可以划分为两个价值层面,一为自我价值,二为社会价值。以自我价值为例,主要是指学生的自我综合素养发展,如知识、品德、能力等,这些属于内在的价值。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人都希望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与认可,因而需要促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关怀,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地成长,形成自我发展。社会价值的实现促使现阶段大学生注重自我发展,在社会发展中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与价值,产生奉献精神,约束自身行为,成为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4]

4.成长关怀 成长关怀对于人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对于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扩大自身的知识范围,将知识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关爱大学生的成长,从多个层次开展,如丰富学生的生活,做好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突破,避免出现迷茫状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做好职业发展准备工作,提升自身的发展自信心,缓解当前的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体系构建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发展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理念,通过合理的引导来推动社会发展,创新社会精神文明,提供良好的支撑力。

(一)促使个人实现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思政教育的对象是人的本身,但从多个角度分析,人属于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其受到的教育最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通过教育实现优秀文化的总结与传承,充分发挥人的优势,利用人自身的想象力与创新力来推动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思政教育始终是围绕人的思想观念开展,促使人实现思想上的进步与升华,构建完善的人文关怀体系,刺激人自身的潜能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促使个人进行正确的认知,取得良好的进步,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并促使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达到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双赢。[5]

(二)深化与完善现有的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在开展过程中注重个人的行为规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探索,深化教育内容,保证人自身的个性化,实现本质与自身的融合,以达到整体的教育效果。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分析,现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构建良好的人文关怀内容体系,解决传统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人们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人的个性化得到全面发展。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优势,尊重个人自身的需求,为个人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明确人文关怀的核心精神,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应用,促使思政教育工作全面开展。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平等原则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构建必须遵循平等原则,建立完善的发展机制,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亲和力,实现全面渗透。保证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处于平等状态,充分凸显出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优化其话语权,在发展中营造优质的环境,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倡导人文关怀,实现整体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多元化认知,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学会彼此尊重,实现人格的完善。生命价值与接受教育机会也处于平等状态,生命价值体现在人的一生,如社会价值、精神价值、自然价值、智慧价值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则是指学生自身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呈现出独立的人格,有尊严地开展学习,并且自身可以理解生命活动的意义与内涵。人文关怀是现阶段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程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每个人自身的平等性,保证教育过程中个体可以感受到关心,实现以人为本,平等对话。

(二)沟通原则 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根据实际坚持这一原则,以保证教育的整体性。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教师灵活运用沟通的方式,促使学生产生自信。遵循沟通理解原则,把握最佳的沟通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应实现情感上的交流沟通,该方式也是现阶段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注重人文关怀的渗透,拉近双方的距离,消除传统上存在的隔阂,教师发自内心地信赖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探索共同的价值,调整学生自身的情绪,以轻松愉悦的氛围开展,保证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思想,实现全面发展。[6]

(三)贴近原则 贴近原则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明确思政教育呈现出的特点,保证其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只有保证其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才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制定全新的价值观念。明确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构建的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应积极开展创新,完善现有的实践过程,促使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构建,提升现阶段思政理论课程的时效性,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政素养,推进时代发展。

(一)创新人文关怀教育理念,营造优质的环境人文关怀教育理念的渗透促使现阶段整体的教学方法得到创新。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以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升育人思想。遵循现阶段的立德树人理念,明确现阶段社会发展方向与趋势,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化,引导其综合发展素养。创新现阶段的发展模式,制定完善的发展计划,渗透德育思想,坚持全面发展,以培养出符合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当代大学生,其思想上存在独立性,在当前的教育中应针对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成为现阶段的发展主体,获得尊重与理解,启迪学生自身的思想,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与特点制定学习计划,以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

(二)完善现有方法,注重人文关怀的实践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观念发生明显的转变,因此思政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方法的创新,以丰富的教育手段来开展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实践,构建符合要求的人文关怀体系,实现与时俱进,尝试探索全新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观念发展。从多个角度来创新,呈现出教育的多样性,避免出现僵硬的教育模式。灵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思政教育出立体化。做好人文关怀内容的引导,尊重学生自身的人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学生的根本任务,应注重整体的创新,推动文化发展,注重人民精神世界的发展,构建文化强国,构建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现阶段的思政教育中,应深入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先进的文化。遵循依法治国理念,构建文化大环境,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

(三)积极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国家明确指出现阶段高校应注重人才的培养,打造优质专业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保证教师具备良好的思维、视野、人格、能力等,以保证教育水平提升。例如,强化教师的政治素养,优化人文情怀,为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始终坚定社会主义思想,向学生传递思政内容,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自身还应严于律己,扩展自身的视野范围,为学生营造优质的环境,引导当代大学生开展深入的探索,掌握思政的内涵,深化现有的理念,强化人文关怀的作用,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促使现阶段的人文关怀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切实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呈现出生活化,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

(四)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人文关怀教育机制教育机制是指功能与机体构造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思政教育学科自身的性质息息相关,在发展过程中应强化人文关怀教育,充分发挥出机制的优势来提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可以建立完善的交流机制,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沟通来实现情感价值的渗透。内化机制也是重点内容,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灵活利用其机制来制定教学内容,形成文化自觉,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整个过程,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得到提升,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灵活利用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开展优化,注重学生的激励,保证每一个目标都可以实现,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注重目标的激励,实现民众的共同发展,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肩负着公众的期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明确物质保障条件基础与人才保障条件基础,合理践行人文关怀,助力高校思政教育进一步发展,打造全新的发展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项顺贵.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探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109-111.

[2]卢洪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体系的构建与提升策略[J].科技展望,2019(29):337-338.

[3]黄倩.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的构建——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8(05):68.

[4]唐展风,刘桂宇.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的路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66-68.

[5]唐连凤,李龙一,马淑琴.人文关怀视野下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01):104-106+109.

[6]刘华才,刘时新,刘运显.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践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9):21-24.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nt System of Humanistic Car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WANG Jian-zhong,SUN Wen-qing
(School of Stomatology,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ngzhou Zhejiang,310053)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students’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probes in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clarifies the educational content.After clarify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content system of humanistic ca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law and princip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trategies to construct the content system of humanistic care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new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umanistic concern;content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0882.2021.02.020

文章编号:1674-0882(2021)02-0096-03

收稿日期:2020-11-15

作者简介:王建钟(1980-),浙江绍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孙文菁(1981-),女,浙江湖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责任编辑 冯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