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广胜寺下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图像考

王 英,侯慧明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 要:洪洞广胜寺下寺大雄宝殿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绘于元代,是目前山西发现最早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壁画于民国初年被贩卖于美国,殿内现仅存九幅残块,摆放在大殿左侧架子上。壁画整体色彩丰富,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尤其是在善财童子的形象刻画上,是研究早期善财童子五十三壁画及华严经变图像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广胜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华严经变图像

广胜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处的霍泉发源地,分为上寺、下寺、水神庙三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原绘制于下寺大雄宝殿东西山墙上部的三角形壁面上,殿内明间脊榑垫板下有墨书题记:“峕大元国至大贰年(1309)秋季下旬有捌日修造……重建梓匠洪洞县□□庄成付器志。”[1](P49)比对殿内残存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与“金、元两代,……壁画中的佛传和道教神抵故事皆以情节分幅,每幅之间一般不施墨线界格,而是以山石,树木、云雾、河流、花卉等自然景物相隔相连”[2](P151)的壁画构图形式相吻合。据此可以推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应为大殿初建时所绘,于至大二年(1309)相差不远。

一、广胜寺下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辨识及经文对比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来自于《华严经·入法界品》,从唐代以来,华严思想盛行,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善财童子”作为观音侍者的形象经常出现于壁画、寺庙塑像之中,观音信仰的流行,也助推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的广为流传。洪洞广胜寺下寺大雄宝殿目前残存九幅壁画。可以识读的榜题四处,现按残存壁画的榜题次序,辨识如下:

第一幅,榜题“财童子第四詣”位于壁画左下方。壁画正中绘善住比丘,饰圆形头光,着墨绿色外服,红色袈裟,左手执日,右手执月,背后绘祥云;善财童子双手合十站于前,饰土黄色圆形头光,梳三个小髻,披绿色飘带,系红色腰带。壁画右上方绘一人双手合十,着棕色长袍,背后绘土黄色祥云。《八十华严》卷62 载:“渐次南行,至楞伽道海岸聚落,观察十方,求觅善住。见此比丘于虚空中来往经行,无数诸天恭敬围绕,……時,善住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我以得此神通力故,于虚空中或行、或住、或坐、或卧、或隐、或显,或现一身,或现多身,穿度墙壁犹如虚空;于虚空中结跏趺坐,往来自在犹如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遍身上下普出烟焰如大火聚。或时震动一切大地,或时以手摩触日月,或现其身高至梵宫。或现烧香云,或现宝焰云,或现变化云,或现光网云,皆悉广大弥覆十方。”[3](P337)两相对照,壁画绘善住比丘手执日月的画面情节与经文“或时以手摩触日月”吻合。

第二幅,榜题“善财童子第七詣”位于壁画左上方。壁画绘海幢比丘结跏趺坐,着偏袒式红色袈裟,饰圆形头光,头光正上方幻化出一佛结跏趺坐,着红色袈裟,饰圆形头光和身光,坐于圆形身光之中,左侧幻化出四人立于祥云之上,右侧幻化出三人立于祥云之上,善财童子曲躬合掌,梳三个小髻,披红色飘带,赤足立于右下角。壁画左侧绘一长条状黄色祥云。《八十华严》卷63载:“渐次南行,至阎浮提畔摩利聚落,周遍求觅海幢比丘。乃见其在经行地侧结跏趺坐,入于三昧,离出入息,无别思觉,身安不动。从其足下,出无数百千亿长者、居士、婆罗门众,……从其两膝,出无数百千亿剎帝利、婆罗门众,……从其腰间,出等众生数无量仙人,或服草衣或树皮衣,皆执澡瓶,……从其两脇,出不思议龙、不思议龙女,……从胸前卐字中,出无数百千亿阿修罗王,……从其背上,为应以二乘而得度者,出无数百千亿声闻、独觉,……从其头上,出无量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众,……从其顶上,出无数百千亿如来身……。”[3](P340-342)壁画绘主像人物海幢比丘头顶幻化出一佛与经文“从其顶上,出无数百千亿如来身”相一致,其中对海幢比丘胸前刻字,壁画并未绘出,但太原崇善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粉本以及五台山佑国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中,均有海幢比丘胸前刻“卐”字这个细节绘出。

第三幅,榜题“□□第四十一恭”。壁画绘翟波女双手合十坐于莲花座之上,左右各立一侍从双手合十,着粉色黑领服饰。善财童子曲躬合掌立于前,披墨绿色飘带。右下方绘一人双手合十。与《八十华严》卷75经文载述相符:“……尔时,善财童子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周遍推求彼释氏女,见在堂内,坐宝莲华师子之座,八万四千采女所共围绕。……尔时,善财童子诣彼释女瞿波之所,顶礼其足,合掌而住。”[3](P406)

第四幅,榜题“善财童子第四十二恭”位于壁画右下方。壁画绘摩耶夫人坐于阁楼之中,脸部图像漫漶,仅能看清大体轮廓。右侧绘一侍从已漫漶,也只能看出大体轮廓。善财童子双手合十跪于摩耶夫人左侧,披墨绿色飘带,赤足。《八十华严》卷76 载:“尔时,善财见如是座,复有无量众座围绕,摩耶夫人在彼座上,于一切众生前,现净色身。……尔时,善财童子见摩耶夫人现如是等阎浮提微尘数诸方便门。既见是已,如摩耶夫人所现身数,善财亦现作尔许身,于一切处摩耶之前恭敬礼拜,实时证得无量无数诸三昧门,分别观察,修行证入。从三昧起,右绕摩耶并其眷属,合掌而立。”[3](P414)

第五幅,榜题“善财童子第五十□□城南恭”位于壁画的左下方。壁画左侧绘最寂静婆罗门着墨绿红领长袍,右手执拂尘,着黑鞋,背后绘祥云;右侧立一人身着墨绿色长袍,双手合十;左侧绘一人双手端着一盘子,盘中盛宝物,赤足;善财童子曲躬合掌,赤足立于正前方。《八十华严》卷76载:“时,善财童子礼无胜军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渐次南行,诣彼聚落,见最寂静,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3](P419)

第六幅,榜题“善财童子第□□”位于壁画右下方。壁画正中绘毗目翟沙仙人,着墨绿色长袍,从头顶幻化出十方佛分十格结跏趺坐,着红色袈裟,饰土黄色圆形头光,毗目翟沙仙人右手执善财童子手,善财童子披墨绿色飘带,赤足立于旁;壁画右上方绘一小阁楼。《八十华严》卷64 载:“时,毗目仙人即伸右手,摩善财顶,执善财手。实时,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中,到十佛剎微尘数诸佛所,见彼佛剎及其众会、诸佛相好、种种庄严。”[3](P345)尽管壁画榜题漫漶,但可以从壁画主像人物头顶绘制十方佛与经文“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中,到十佛剎微尘数诸佛所”记载一致。因而此幅壁画应为善财童子第九参毗目瞿沙仙人。

第七幅,壁画榜题漫漶。壁画正中绘五人双手合十立于土黄色祥云之上,胜热婆罗门周身置于火焰之中,上身披墨绿色飘带,下身着白色短裤,赤足。善财童子双手合十跪于前,梳三个小髻,披墨绿色飘带,赤足,善财童子身后绘一山。据《八十华严》卷64载:“渐次游行,至伊沙那聚落,见彼胜热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婆罗门言:善男子!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3](P345)壁画绘火焰场景与经文“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相一致,从中可以判断出此幅壁画为善财童子第十参胜热婆罗门。

第八幅,壁画榜题漫漶。壁画正中绘一人仅能看清其双手合十,着墨绿色长袍,脸部图像漫漶。善财童子曲躬合掌立于左侧,披墨绿色飘带,赤足。由于壁画漫漶严重,壁画主像人物不明确,无法判断其具体善财童子参访的善知识。

第九幅,壁画榜题漫漶,仅剩“善财”两个字。壁画正中绘一人着绿色外服,系红色腰带,着米色裤子,咖色鞋,右手向下垂放,身后绘土黄色祥云,右侧绘一人双手合十。善财童子双手合十立于前,饰浅黄色圆形头光,披墨绿色飘带,着红色肚兜,赤足。

二、广胜寺下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粉本

《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以下简称《图赞》)[4]是现存研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图像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现将广胜寺下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残块中第七参海幢比丘、第九参毗目瞿沙仙人及第十参胜热婆罗门与《图赞》进行对照,兹以说明:

如善财童子第七参海幢比丘,《图赞》正中绘海幢比丘结跏趺坐,胸前刻“卐”字,头顶幻化出一佛结跏趺坐于祥云之上,饰圆形头光和身光,身光外绘条状光芒,从海幢比丘身左右两侧各个部位幻化出众天神立于祥云之上,善财童子梳三个小髻,披飘带,着肚兜、裤子,赤足,立于海幢比丘前(如图1)。而广胜寺善财童子第七参海幢比丘(如图2)壁画图像中对主像人物海幢比丘、情节绘制的选择,均与《图赞》相吻合。但也存在一些小细节差异,《图赞》中海幢比丘胸前刻“卐”字,但广胜寺壁画中未绘制,这有可能是画工绘制时观察不够细致而造成的。再《图赞》中善财童子立于海幢比丘正前方,广胜寺中善财童子则立于海幢比丘左侧前方。

图1《图赞》第七参

图2 广胜寺善财童子第七参

善财童子第九参毗目瞿沙仙人,《图赞》正中绘毗目瞿沙仙人头顶幻化出十格条状光芒成扇形,每一格中绘一佛结跏趺坐,饰圆形头光,毗目瞿沙仙人右手执善财童子手,身后绘一高台座,善财童子梳三个小髻,披飘带,着肚兜、裤子,赤足(如图3)。广胜寺第九参毗目瞿沙仙人(如图4)壁画图像中对主像人物绘制及物品摆放位置均与《图赞》相一致。

图3《图赞》善财童子第九参

图4 广胜寺善财童子第十参

财童子第十参胜热婆罗门,《图赞》右下方绘胜热婆罗门坐于火中,善财童子梳三个小髻,披飘带,着肚兜、裤子,双手合十跪于前。《图赞》左侧绘刀山,右侧上方绘众天神立于祥云之上(如图5)。广胜寺第十参胜热婆罗门(如图6)壁画图像中主像人物、周围环境绘制均与《图赞》相符。

图5《图赞》善财童子第十参

图6 广胜寺善财童子第十参

通过上述对《图赞》与广胜寺残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的比照分析,发现两者高度相似,因而,广胜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应是以《图赞》为粉本绘制。但此流行的《图赞》粉本本身插图存在错位的问题,董华锋、张媛媛《<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考论》一文中已将《图赞》中出现的13 处插图错位进行订正。同时考证出山西崇善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画工在绘制时,也发现《图赞》存在问题,但其并未意识到是插图的顺序错乱,而是直接对插图的内容进行修订。[5](P153-160)由于广胜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大部分已残损,所以无法与《图赞》一一进行对比分析。

除广胜寺和崇善寺外,山西另一处五台山佑国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图像则是以北宋惟白赞偈、张商英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赞》为粉本,完全依照《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赞》粉本绘制,仅是在衬景的人物绘制上,由于壁画墙面的局限,减少了一些粉本中的衬景人物。

三、广胜寺下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艺术特点

洪洞广胜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是山西省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图像。由于广胜寺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的整体已被毁,现仅存一些残片,通过这些残存的图像,我们可以推断出广胜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构图应为连环画式,一幅壁画为一主题。在壁画色彩上,设色以朱膘、青绿、石青、藤黄、赭石为主,云气以黄色晕染,整体风格偏淡雅。在壁画衬景上,以祥云、树木、阁楼为主,人物主像突出,主从有致。在人物形象上,形象活泼自如,姿态各异,表情丰富,尤其体现是在对善财童子形象的刻画上,从现存的残片图像看善财童子的形象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形象是善财童子曲躬合掌立于善知识前,披墨绿色飘带,赤足。

第二种形象是善财童子双手合十立于善知识前,饰土黄色圆形头光,披绿色飘带,系红色腰带。

第三种形象是善财童子曲躬合掌立于善知识旁,梳三个小髻,披红色飘带,赤足。

第四种形象是善财童子双手合十跪于善知识前,梳三个小髻,披墨绿色飘带,赤足。

整体壁画线条上,遒劲有力,长而不滞,密而不乱,元代寺观壁画中的线条是历代壁画中首屈一指的,也是元代寺观壁画的显著特点。

结语

山西省是现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较多的省份之一,范围由晋北到晋南,地域跨度大。广胜寺下寺大雄宝殿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中所绘人物形象更生活化,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情况。佛教日趋民间化及善财童子的形象在民间广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如新都龙藏寺五十三参图像题记载“子嗣联芳,子孙昌盛,后衍绵远”等,人们似乎将祈求子孙繁衍的愿望,与善财童子联系起来。[6](P286)这也是善财童子五十参壁画民间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柴泽俊、贺大龙.山西佛寺壁画[M].太原:文物出版社,2006.

[2]柴泽俊.山西寺观壁画[M].太原:文物出版社,1997.

[3](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正藏第10册)[M].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3.

[4](北宋)惟白赞偈、张商英序.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M].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

[5]董华锋、张媛媛.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考论[J].宗教学研究,2018(02):153—160.

[6]李静杰、谷东方、范丽娜.明代佛寺壁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像考察—以成都与张家口的实例为中心[J].故宫学刊,2012(01):238-292.

On the Mural Paintings of Fifty-three Visits by Sudhana in Guangsheng Temple of Hongdong

WANG Ying1,HOU Hui-ming2
(School of History and Tourism Culture,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041000)

Abstract: In the Guangsheng Lower Temple of Hong Dong county, the murals of fifty-three visits by Sudhana were painted in the Yuan Dynasty.It is the earliest painting of this kind found in Shanxi.The murals were sold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re are only nine pieces left in the temple, placed on the left shelf in the main hall.The murals are rich in color,smooth in lines,and the characters are vivid and lively,especially in the image portrayal of Sudhana.These murals are valu‐able materials for studying the murals of fifty-three visits by Sudhana and the Flower Garland Sutra.

Key words:Guangsheng Temple;mural paintings of fifty-three visits by Sudhana;the images in Flower Garland Sutra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0882.2021.02.007

文章编号:1674-0882(2021)02-0030-04

收稿日期:2020-11-16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山西佛教壁画调查与研究”(13CZJ013);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山西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调查与研究”(2019SY322)

作者简介:王英(1994-),女,山西大同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宗教学;侯慧明(1977-),山西寿阳人,教授,研究方向:宗教学。

〔责任编辑 张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