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

对蒙古国初级水平成人学生三类汉语声母偏误的分析

李彦春,Nyamsuren Altantsetseg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089)

摘 要:汉语和蒙古语两种语音体系本身存在的差异,造成了蒙古国学生学习汉语声母、韵母、声调的偏误。本文依据前人的研究,使用Praat语音测试分析软件,通过听辨对蒙古国的25名初级汉语水平成人学生的舌面前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产生偏误的四个原因,为针对蒙古国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蒙古国;成人学生;初级汉语水平;舌面前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偏误分析

一、缘起

汉语和蒙古语两种语音体系本身存在的差异,造成了蒙古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尽管相关研究成果也不少,但关于蒙古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的研究中较少注意个体差异,因此笔者使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通过听辨对蒙古国25名初级水平成人学生的三类汉语声母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出偏误类型,并分析其产生偏误的原因。

二、汉语声母与蒙古语辅音系统的对比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共有22个声母,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它们的发音不同。现代蒙古语大多辅音具有腭化现象,蒙古语中的软、硬辅音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区别词的意义的。现代蒙古语共有20个辅音,其中借词辅音有к、п、ф、ш四个。汉语的声母和蒙古语辅音既存在一些发音相同和相似的音,也存在一些发音不同的音,而发音相同和相似的音对学习者的汉语声母发音影响比较大。

(一)与汉语声母发音基本相同的蒙古语辅音

汉语声母中有13个声母和蒙古语的12辅音发音相同,具体说明见表1。

表1 与汉语声母发音相同的蒙古语辅音

序号汉语声母蒙古语辅音1 2 3 4 5 6 7 8 9 1 0 b[p]p[ph]m[m]f[f]d[t]t[th]б пмф д т н к х з ц с发音特点发音部位相同,同属于双唇音气流冲击比上述音强都是双唇、鼻辅音是唇齿清擦音是唇齿清擦音气流较强n[n],ng[ŋ]k[kh]h[x]11 z[ts]c[tsh]发音情况相同发音情况基本相同发音较为相同,都是舌面后擦音两者都为舌尖前清塞擦音两者都为舌尖前清塞擦音12 s[s]两者都为舌尖前清擦音

(二)与汉语声母发音相似的蒙古语辅音

汉语声母中的9个发音在听感上和蒙古语辅音系统中的6个音非常相似,具体说明见表2。

表2 与汉语声母发音相似的蒙古语辅音

序号汉语声母蒙古语辅音1 l[l]л 2 g[k]3 4 5 6 zh[tʂ]、j[tɕ]ch[tʂh]、q[tɕh]sh[ʂ]、x[ɕ]z[ts]г жчшр发音特点汉语声母l属于舌尖中边浊音而蒙古语中的л属于舌尖齿龈摩擦边音。汉语声母g为舌面后不送气塞清音,而蒙古语辅音г有两种发音,第一种为舌后软腭破裂发声辅音;第二种为舌中硬腭破裂发声辅音。发音情况相似发音情况相似发音情况相似发音情况相似

三、研究范围的确定

张瑞芳(2008)对蒙古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偏误进行了分析和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说明蒙古国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在汉语声韵母和声调方面都存在共同的偏误:在汉语声母中b[p]、p[ph]、m[m]、n[n]、ng[ŋ]、j[tɕ]、q[tɕh]、x[ɕ]、zh[tʂ]、ch[tʂh]、sh[ʂ]、r[ʐ]、z[ts]、c[tsh]、s[s],汉语韵母中ao、ou、iu、ua、ie、ue、uei、iao、ü的偏误效率比较高,成为蒙古国汉语初级水平成人学生学习汉语声韵母发音的难点。据此,为了准确了解初级水平的成人学习者学习汉语声母的难点,笔者选择了在蒙古国同一班级学习汉语半年之内的25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每人把21个汉语声母(ng除外)读两遍。第一遍按照汉语声母排列顺序读,第二遍打乱了汉语声母的排列顺序,特意把蒙古国学生容易混淆的汉语声母放在一起让其读,并根据发音偏误率的高低确定其声母发音难点。在统计中发现:汉语声母的发音和蒙古语辅音较相同的b[p]、p[ph]、m[m]、f[f]、d[t]、t[th]、n[n]、l[l]、g[k]、k[kh]、h[x],因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偏误率很低。偏误率较高的有三类汉语声母:蒙古语中没有此类发音的汉语声母舌尖后音zh[tʂ]、ch[tʂh]、sh[ʂ]、r[ʐ];与蒙古语发音相似的汉语声母舌面前音j[tɕ]、q[tɕh]、x[ɕ]和舌尖前音z[ts]、c[tsh]、s[s],因此将偏误率较高的这三类汉语声母确定为研究范围。

四、偏误统计结果及分析

笔者将所选的25个学生的舌面前音j[tɕ]、q[tɕh]、x[ɕ],舌尖后音zh[tʂ]、ch[tʂh]、sh[ʂ]、r[ʐ],舌尖前音z[ts]、c[tsh]、s[s]这10个声母的发音录音,并整理了发音偏误的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并使用Praat语音软件对其发音进行听辨,总结出偏误类型及其产生偏误的原因。

表3 汉语声母偏误结果统计表

汉语声母读错人数偏误率j[tɕ]13 52%舌面前音q[tɕh]14 56%偏误类型及其比例(1)读成蒙古语辅音ж音,53.86%(2)读成英语字母j音,46.14%(1)读成蒙古语辅音ч音,64.28%(2)与其他汉语声母混淆,35.72%(1)读成蒙古语辅音ш音,80%x[ɕ]10 40%(2)与其他汉语声母混淆,20%(1)与其他汉语声母混淆,58.82%zh[tʂ]17 68%(2)读成蒙古语辅音ж音,23.52%,(3)加“i”音节,17.66%(1)与其他汉语声母混淆,56.25%舌尖后音ch[tʂh]16 64%(2)读成蒙古语辅音ч音,43.75%,(1)读成蒙古语辅音ш音,63.15%,sh[ʂ]19 76%(2)与其他汉语声母混淆,36.85%(1)读成英语字母r音40%r[ʐ]10 40%(2)蒙古语辅音р音,30%(3)加“i”音节,30%(1)加“i”音节,55.56%z[ts]9 36%(2)读成蒙古语辅音з音,44.44%舌尖前音(1)读成蒙古语辅音ц音,66.67%c[tsh]12 48%(2)加“i”音节,33.33%(1)读成蒙古语辅音с音,54.54%s[s]11 44%(2)读成英语字母s音,45.46%

下面笔者将根据听辨的具体情况分析25名学生的这三类汉语声母的偏误,并说明产生偏误的原因。

(一)汉语舌面前音的偏误情况

通过表3的数据可知,这25个学生中舌面前音j[tɕ]、q[tɕh]、x[ɕ]音出现偏误的具体比例分别为52%、56%和40%。在52%发错j[tɕ]音的学生中,53.86%的学生读成蒙古语辅音ж音,46.14%的学生读成英语字母j音;在56%发错q[tɕh]音的学生中,64.28%的学生读为蒙古语辅音ч音,35.72%的学生将其与汉语其他声母混淆;在40%发错x[ɕ]音的学生中,80%的学生发成蒙古语辅音ш音,20%的学生和汉语其他声母混淆。各类偏误的具体比例统计见图1。

图1 汉语舌面前音偏误比例统计

1.j[tɕ]的偏误分析

汉语舌面前音j[tɕ]是塞擦音、不送气。笔者通过听辨发现:有46.14%的学生因发音部位不正确,嗓音频率较低,将j[tɕ]音误发成英语的j音,可见他们受英语的干扰所致;另有53.86%的学生将j[tɕ]音误发成蒙古语辅音ж音,因学生没有掌握汉语舌面前音j[tɕ]音和蒙古语辅音ж音的区别:即发汉语j[tɕ]音时声带不振动,且要加“i”音节,而发蒙古语的ж音时声带振动,需加蒙古语元音э音。

2.q[tɕh]的偏误分析

汉语舌面前音q[tɕh]是塞擦音、送气。有高达64.28%的学生出现发音部位不正确,送气不足,将q[tɕh]音误发成蒙古语ч音,虽然二者的发音方法较接近,但仍有区别:舌面前音q[tɕh]音和j[tɕ]音的发音方法相同,只是送气的气流较强,而读蒙古语辅音ч音时,气流通过时阻塞不完全打开,从缝隙中摩擦而出。另外,还有35.72%的学生将q[tɕh]音和ch[tʂh]混淆。

3.x[ɕ]的偏误分析

汉语舌面前音x[ɕ]是塞擦音、清音。学生读x[ɕ]音时,发音部位不正确,将其和蒙古语辅音ш音的发音混淆,ш音是舌尖齿龈摩擦辅音,发音时舌尖抵下门齿,舌中部向上抬起,舌前部与上齿龈形成一道缝隙,气流磨擦出,高达80%的学生出现此类偏误。另有20%的学生将汉语声母x[ɕ]音和sh[ʂ]音混淆。

(二)汉语舌尖后音的偏误情况 从表3可知,25个学生中汉语舌尖后音zh[tʂ]、ch[tʂh]、sh[ʂ]、r[ʐ]音出现的偏误率分别为68%、64%、76%和40%。在68%发错zh[tʂ]音的学生中,有58.82%的学生将其和汉语舌面前音j[tɕ]音混淆,23.52%的学生误读成发音相似的蒙古语辅音ж音,17.66%的学生读的时候加“i”音节,即zh+i;在64%发错舌尖后音ch[tʂh]音的学生中,56.25%的学生将其和舌面前音q[tɕh]音混淆,43.75%的学生读成发音相似的蒙古语辅音ч音;在76%发错舌尖后音sh[ʂ]音的学生中,63.15%的学生将其读成发音相似的蒙古语辅音ш音,36.85%的学生和汉语舌面前音x[ɕ]音混淆;此外,在40%发错舌尖后音r[ʐ]音的学生中,40%的学生将其读成英语字母r,30%的学生读成蒙古语辅音p音,30%的学生读时加“i”音节。各类偏误的具体比例统计见图2。

图2 汉语舌尖后音偏误比例统计

1.zh[tʂ]的偏误分析

汉语舌尖后音zh[tʂ]是塞擦音、不送气。统计中发现:高达58.82%的学生将zh[tʂ]音和j[tɕ]音混淆;还有23.52%的学生将其误读成蒙古语辅音ж音;另外,17.66%的学生因发音比较紧张,宽带不一致,部位不正确,读时加了“i”音节,读成了zh+i=zhi,导致出现偏误。

2.ch[tʂh]的偏误分析

汉语舌尖后音ch[tʂh]是塞擦音、送气。统计中,有56.25%的学生将ch[tʂh]音发成舌面前音q[tɕh]音,尽管二者在听感上较相似,但发音部位完全不同。另外,还有43.75%的学生将ch[tʂh]音误发成蒙古语辅音ч音,ч音的发音方法是舌尖部紧贴上齿龈,构成阻塞,气流通过时阻塞不完全打开,从缝隙中摩擦而出,声带不振动。

3.sh[ʂ]的偏误分析

汉语舌尖后音sh[ʂ]是塞擦音、清音。高达63.15%的学生将汉语舌尖后音sh[ʂ]误发成蒙古语辅音ш音,因蒙古语辅音里没有舌尖后音,而蒙古语辅音ш音是舌尖齿龈摩擦辅音,发音时舌尖抵下门齿,舌中部向上抬起,舌前部与上齿龈形成一道缝隙,气流磨擦出,因此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研究对象把两者的发音混淆。另外,还有36.85%的学生将汉语声母sh[ʂʻ]音和x[ɕ]音混淆。

4.r[ʐ]的偏误分析

汉语舌尖后音r[ʐ]是塞擦音、浊音。因受英语的干扰,有40%的学生把r[ʐ]音误读成英语字母r,将两者混淆。

另有30%的学生把r[ʐ]音和蒙古语辅音р音混淆,因两者的发音接近,学习者不能正确掌握二者的区别:发r[ʐ]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而发蒙古语辅音р音时“舌尖抵到上齿龈硬腭前并稍稍卷起,气流通过时冲击舌尖,舌尖颤动成音时声带要振动”;而英语的r音发音时舌头要往上翘。

(三)汉语舌尖前音的偏误情况 从表3可知:25个学生中汉语舌尖前音z[ts]、c[tsh]、s[s]音的偏误率分别为36%、48%和44%。在36%发错z[ts]音的学生中,有55.56%的学生读时加“i”音节,44.44%的学生误读成蒙古语辅音з音;在48%发错c[tsh]音的学生中,有66.67%的学生误读成蒙古语辅音ц音,33.33%的学生读时加“i”音节;此外,44%发错s[s]音的学生中,有54.54%的学生误读成蒙古语辅音с音,45.46%的学生读成英语的s音。各类偏误的具体比例统计见图3。

图3 汉语舌尖前音偏误比例统计

1.z[ts]的偏误分析

汉语舌尖前音z[ts]是塞擦音、不送气,但是有44.44%的学生把z[ts]音误读成蒙古语辅音з音,因发汉语舌尖前音z[ts]音时声带不振动,而发蒙古语辅音з音时声带振动。当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手触摸着自己的的声带感受两者的区别后,学生的偏误得到极大改善。另有55.56%的学生读z[ts]音时加“i”音节,读成z+i=zi。

2.c[tsh]的偏误分析

汉语舌尖前音c[tsh]是塞擦音、送气。经统计,高达66.67%的学生把c[tsh]误发成蒙古语辅ц音,虽然二者的发音较相似,但有区别:发c[tsh]音时,舌尖轻轻抵住上齿背,气流较弱,先冲开一条窄缝,然后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而发蒙古语辅音ц音时,舌端贴住上齿龈,气流较强,在气流的冲击下破裂摩擦而发音,吐气。

3.s[s]的偏误分析

汉语舌尖前音s[s]是擦音、清音。因学生的发音部位不正确、宽带不一致,把s[s]音误发成蒙古语辅音с音。蒙古语辅音с音是舌尖齿龈摩擦辅音,发音时舌尖接近齿龈和硬腭,气流从中摩擦而出,高达54.54%的学生出现此类偏误。另有44%的学生把舌尖前音s[s]音和英语字母s的发音混淆。

五、产生偏误的原因

根据表3偏误结果统计和对听辨情况的分析,发现学习者在读舌面前音、舌尖后音和舌尖前音中的10个声母时,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学习语言时,学习者的母语会对其所学的目的语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负迁移成为学习者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从表3的统计结果中发现,25名学生在三类汉语声母的发音中都出现了误读为蒙古语辅音的现象:舌面前音j[tɕ]、q[tɕh]、x[ɕ]音误读成蒙古语辅音的偏误率分别为56.86%、65.28%和53.80%;舌尖后音zh[tʂ、ch[tʂh]、sh[ʂ]、r[ʐ]音 误 读 成 蒙 古 语 辅 音 的 偏 误 率 分 别 是23.52%、43.75%、63.15%和30%;舌尖前音z[ts]、c[tsh]s[s]音误读成蒙古语辅音的偏误比例分别占44.44%、66.67%和45.46%。因为这些学生对所学的汉语声母发音不熟悉时,就会直接使用自己母语中和汉语舌面前音、舌尖后音和舌尖前音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音来代替,因此出现偏误。

第二,受英语的干扰。本文中的25名研究对象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学习汉语时已学习了六年英语,学习汉语声母时自然也受到了英语的影响。从表3的统计来看,舌面前音j[tɕ]音误读成英语字母j的偏误率为46.14%;舌尖后音r[ʐ]音误读为英语字母r的偏误率是40%;舌尖前音s[s]音误读成英语字母s的偏误率占45.46%。因此,对于已学过比较长时间英语的学生而言,英语的干扰也是其产生偏误的一个因素。

第三,和汉语其他声母混淆。除了上述母语负迁移和英语的干扰外,学生的偏误中也有和汉语其他声母混淆的情况。由于在蒙古语辅音中没有舌尖后音,学生难以正确掌握舌尖后音的发音方法,经常发生误读,本文中的研究对象在读舌尖后音zh[tʂ]、ch[tʂh]、sh[ʂ]时,因在其母语中无法找到相同或相似的音来替代,故和舌面前音j[tɕ]、q[tɕ]、x[ɕ]的发音混淆。很多研究者也指出舌尖后音zh[tʂ]、ch[tʂh]、sh[ʂ]、r[ʐ]是蒙古国学生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语音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蒙古国一所大学的语音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教师在上课时没有使用图片、对比、模仿、示范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详细地展示并解释所学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只是简单说明一下发音方法便让学生一直跟读。由于每个学生的语音听辨能力不同,很多学生受母语和英语的影响,在跟读中出现了发音偏误,但是教师对此没有及时纠正和说明,导致学生在一个音素中会产生不同的偏误现象。

综上所述,通过对蒙古国初级水平的成人学生在汉语舌面前音、舌尖后音和舌尖前音10个声母的偏误进行分析,有助于师生的语音教学,有利于学生纠正发音偏误;而且针对分析中涉及到的各种偏误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有益于教师在备课、授课、课堂操练等不同环节中设计恰当的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偏误率较高的声母进行听辨、对比、模仿、声母组合训练,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一些帮助。此外,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对蒙古国初级水平成人学生的韵母偏误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瑞芳.蒙古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9):111-113.

[2]丁崇明.现代汉语语音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侯万庄.现代蒙古语教程(第一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包双喜.蒙古国学生汉语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04):84-86.

[5]哈斯额尔敦.汉语与蒙古语语音比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95-99.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7]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09):44-47.

[8]吴宗济,林茂灿.2014,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9]Ч.Баттулга,М.Лайхо.он,Халхмонголавиандуудлага[J].УБ,Эрдэмшинжилгээнийфонд,2008(07):50-63.

Analysis of Errors in the Three Types of Chinese Initials Made by Mongolian Adult Students at Elementary Chinese Level

LI Yan-chun,Nyamsuren Altantsetse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089)

Abstract: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honetic systems of Chinese and Mongolian language cause Mongolian students to make errors of initials,vowels,and tones when learning Chinese.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mbined pho‐netic map of errors at the front of the tongue,the tip of the tongue and the back of the tongue made by 25 adult students at elementa‐ry Chinese level in Mongolia,using Praat voice test analysis software.It summarizes the four reasons that lead to these errors and provides further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phonetics to Mongolian students.

Key words:Mongolia;adult students;elementary Chinese level;front of the tongue;tip of the tongue;back of the tongue;err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H5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0882.2021.03.023

文章编号:1674-0882(2021)03-0103-05

收稿日期:2020-12-24

作者简介李彦春(1963-),女,北京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法;Nyamsuren Altantsetseg(1984-),女,蒙古国乌兰巴托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法。

〔责任编辑 冯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