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右玉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张慧芳

(山西 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摘 要:右玉精神是右玉人民在长期艰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其基本内涵包括尊重科学、以人为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四个方面。将右玉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生动内容的同时,可以为我们的工作方法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右玉精神;思政教育;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县的历届领导集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进了当地恶劣的生态坏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是在这一艰苦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当时独树一帜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不仅是当地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精神财富。右玉精神不仅推动了右玉的发展,而且对各项工作都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尤其为思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一、右玉精神的产生和发展

近年来,右玉精神得到了中央和山西省委的高度重视,习总书记先后在不同场合6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的指示,在全国形成了学习右玉精神的热潮。右玉精神为何会如此重要?

右玉县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林木极其稀少,地处内陆风口,干旱少雨,风吹沙滚,沙尘暴成为生存发展的第一难题,严峻考验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植树造林;如何植树造林,就必须对当地的现实情况予以科学的分析和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的今天,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右玉人民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道路上求索前进。在这一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右玉历届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右玉人民一起扎根家乡,同甘共苦,绿化右玉,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使右玉改变了恶劣的生态环境,走上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入新时代,“绿水青山秀塞外,金山银山富起来”,右玉县委县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施生态建设“二次创业”,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右玉,让右玉经济社会实现一个大发展、大跨越,成为朔州乃至全省的中上游县,让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在右玉大地开花结果。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强调:要牢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右玉的发展,不但是在建设绿水青山,而且是在创造金山银山。在这一伟大工程中,右玉人民表现出了优秀的精神品质,形成了以尊重科学、以人为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右玉精神。

二、右玉精神的内涵

(一)尊重科学的精神 尊重科学首先表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右玉绿化之路用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右玉精神”形成的根本保证。面对右玉恶劣的生存环境,右玉县委县政府从自身做起,发挥自己的领导核心作用,主动带头植树,调动右玉人民种树的积极性,拉开植树大序幕。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右玉人民,不畏风雨,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的不足0.3%达到如今的54%,创造了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的奇迹。

其次,要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出科学决策,实现科学发展。历届右玉领导班子立足右玉县现状,既有“绿起来到富起来”的长远目标,又有各届政府阶段性的发展方略。右玉人民的光辉成绩已经证明,历届政府的口号、目标、路线的提出不是无的放矢的,这些科学决策,是建立在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规律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是立足于右玉县人民改善生存条件,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之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成果。右玉人民秉持“尊重科学”这一理念,使右玉县的生态绿化之路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再次,运用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右玉人民在植树造林中以“确保成活率”为核心,运用了一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并广泛推广。从筛选技术,到实验应用,再到全面推广,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托科技的力量,实现从无到有,从穷到富,从而改天换地的理想。

(二)以人为本的精神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右玉县历届领导集体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的一切艰苦探索,归根结底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存条件,也正是因为右玉县政府始终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目的,才创造了宝贵的右玉精神和发展奇迹。这一发展奇迹,是右玉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充分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成果。所以,以人为本既是目标,又是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植树这种不显政绩不讨好的艰巨任务,面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前途和人民幸福的抉择,右玉各届领导班子守住了底线,不骄不躁,领跑前进,右玉人民坚信党的领导,戮力同心,无人掉队,无人止步,跑出了精气神,跑出了绿富美。精神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伟大的人民实践来支撑,右玉精神正是我们党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写照。

(三)艰苦奋斗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历届右玉领导集体始终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不懈地探索右玉发展之路。70多年来,右玉人民换领导不换精神,换班子不换方向,坚持“咬定绿化不放松,誓让山川变绿川”的坚定信念,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右玉精神是在艰辛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是右玉精神最基本的内涵。右玉人民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生存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本质上讲是培养一种忧患意识。所谓忧患意识,既不是杞人忧天式的庸人自扰,也不是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而是居安思危,不忘初心。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腐朽价值观的诱惑,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苦难,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四)无私奉献的精神 右玉人民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历届右玉领导集体和一代又一代右玉人民,在这场右玉建设的接力赛中都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右玉的发展是长久之策,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功成不必在我”。没有这种共识,就不会有今天的新右玉。右玉精神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这种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右玉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典型素材,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右玉精神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一)推动思政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思政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和方法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和理性反思,改进思政工作方法,进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思政教育真正从形式上落实到学生的思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扬尊重科学的精神,就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思政工作者首先应该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科学决策。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将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2.运用互联网技术,转变工作方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必须抓住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扬尊重科学的精神,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创新教育形式,转变工作方法。通过创办学校思政教育网站,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宣传。利用微信、qq等渠道,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3.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和科学成果,运用科学观点辨别是非。在全球化浪潮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大学生面临着各种不良思想的冲击,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坚定信念,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

(二)注重对思政教育对象的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精神规定了思政教育工作的任务和方法,高校的存在是为了给师生提供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高校的发展也应由师生共同努力来实现。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要牢牢把握学生这个中心点,深入了解学生,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动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思政教育计划,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要把培养学生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如何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全方位育人。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政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克服形式主义,杜绝庸政、懒政和不作为的弊病,敢想、敢做、敢为人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接受思政教育。

3.把发扬以人为本精神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血脉,培养爱国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离不开对本民族固有文化和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运用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三)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 在当下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学生将艰苦奋斗精神自觉落实于具体的行动。忧患意识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坚韧不拔的品质则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勤俭节约是艰苦奋斗的生动表现。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就不能深刻领会艰苦奋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不能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艰苦奋斗精神就不能从一种忧患意识落实为具体的行动,就不能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二是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三是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是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结果,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经济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要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就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艰苦奋斗精神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有赖于毅力的支撑和保证。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表率,以具体的行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养成刻苦勤学的品质,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通过观看影视作品、阅读相关资料、实地参观等,让学生感受老一辈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作风,引导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尊重科学,以人为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右玉精神,是学校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以右玉精神引领学生成长,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理想引领,以榜样激励,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青年。

参考文献:

[1]卫建国,贾绘泽.右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J].前进,2020(07):48-50.

[2]中共右玉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右玉精神[J].前进,2019(08):12.

[3]范锐丽.新时代右玉精神蕴含的党建新理念[J].领导科学论坛,2018(13):82-83.

[4]樊爱霞.“右玉精神”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11):18-20.

On the Revelation of“Youyu Spirit”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Hui-fang
(Yungang Institute,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Abstract:The spirit of Youyu is a kind of precious spiritual treasure formed by Youyu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hard practice.Its basic connotation includes four aspects:respecting for science,people-oriented,arduous struggle and selfless dedication.Combining the spirit of Youyu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not only add vivid content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ut also provide a lot of useful reference and revelation for our working methods.

Key words:Youyu spiri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vel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0882.2021.03.004

文章编号:1674-0882(2021)03-0016-03

收稿日期:2021-01-16

作者简介:张慧芳(1981-),女,山西朔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赵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