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二青会”志愿服务的理性思考

支 强,杨运超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忻州 03400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等方法,对大学生参与“二青会”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招募遴选、培训、基本情况、服务动机、服务态度、满意度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旨在为大学生今后更好地参与体育赛事及其他志愿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二青会;体育赛事志愿者;理性思考

2013 年11 月,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国际青年奥运会接轨,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将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更名为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简称“青运会”。2015 年7 月7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山西省承办2019 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函》,同意山西省承办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1]以下简称“二青会”)。“二青会”作为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离不开科学的志愿管理和周密的组织服务,为此忻州师范学院招募、选拔136名大学生参与了忻州赛区的志愿服务工作,为“二青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1 志愿者招募遴选方式与培训情况

1.1 招募遴选方式

1.1.1 招募方式

“二青会”于2019年8月在山西省成功举行,其中忻州市作为承办“二青会”拳击比赛项目的赛区。为全面做好忻州赛区志愿服务工作,招募一支有专长、有奉献精神、责任心强的志愿者团队,从而为运动员、媒体工作者、观众等提供优质的服务,协助组委会完成赛事服务工作[2]。共青团忻州市委与院团委积极沟通决定公开招募“二青会”志愿者,在志愿者招募工作中严格按照“统筹安排、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推进实施。为保证志愿者招募如期进行,从2019年5月14日起,依托各系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进行宣传和招募工作。招募环节包括动员、报名、初审、复审、面试、审核录用。同时,为确保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在招募、选拔过程中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自愿参与的方式进行。

1.1.2 遴选方式

通过前期的宣传和学生的自愿报名,有600余名大学生积极报名。为向赛会提供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对报名的志愿者采用“金字塔式”的遴选方法。金字塔是按照招募前预设的职能分级,由高到低,先选拔关键岗位的志愿者,再挑选中层较为重要岗位的志愿者,最后为普通志愿者的选拔方式进行[3]。由于“二青会”对志愿者服务岗位的需求较多,如礼宾、场地器材、新闻通讯、兴奋剂检测、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所以在学生自愿报名岗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开展了不同岗位的遴选,尽最大可能遴选出适合不同岗位需要的志愿者,以提高志愿者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

1.2 培训情况分析

1.2.1 培训方式

为圆满完成此次“二青会”忻州赛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前期招募、遴选的基础上,忻州团市委与院团委积极合作于2019 年6 月15-16 日对136 名志愿者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现场培训工作,培训的方式主要是集中授课和现场实践。

1.2.2 培训内容

(1)通用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二青会”标识基本知识、基本情况及赛事知识、志愿者精神及志愿者礼仪、忻州人文历史及旅游资源、赛事安全保障及急救知识等。

(2)岗位培训。通用培训之后,组织赛会志愿者进入场馆熟悉比赛环境,了解比赛流程,组织引领志愿者在场馆内实地演练。在完成相关培训工作后,志愿者于6 月24-29 日参与到拳击项目测试赛服务中,进一步提高了志愿者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二青会”拳击比赛的正式进行提供优质、专业的志愿服务奠定了基础。

通过调查得知,此次培训有62.5%志愿者认为此次培训内容不够系统化;有25%志愿者认为虽然进行了系统化的培训,但学习的时间有限;有12.5%的志愿者认为培训没有达到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一是培训时间短,学习的时间不够;二是对礼仪和基本知识培训较多,缺少对体育知识和技能培训;三是缺少对志愿服务活动本质、志愿精神和价值意义等一些基本志愿服务理念的培训[4]

2 志愿服务岗位基本情况分析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根据招募、培训和服务的实际需要、岗位需求等因素具体设置了12 个岗位,150名志愿者(其中大学生志愿者136 名、社会志愿者14名)参与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见表1),并对岗位设置情况和所在岗位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见图1)。

表1 志愿者服务岗位设置情况

图1 志愿者所在岗位满意度

图1显示,大部分志愿者对自己的所在岗位还是比较满意的,没有志愿者对所分配的岗位表示不满意。由此可见,志愿者对本次赛事充满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尽管有31名(占比23%)志愿者并不在自己的理想岗位上,但仍以积极、热情的服务理念完成了本次志愿服务工作。

3 志愿者基本情况分析

在本次忻州赛区拳击比赛中,忻州师范学院136名大学生参与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其中男生68 名、女生68 名。18 级63 人(占比46.3%),17 级62 人(占比45.6%)学生,另有11人(占比8.1%)为16级学生,涵盖了17个院系(见图2)。但是,在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之前参与次数并不是太多(见图3)。

图2 志愿者参与人数

图3 志愿者服务次数

4 志愿者参与“二青会”服务动机与态度

4.1 服务动机分析

目前,大学生参与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活动已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要参与者,因受学生年龄、性别、家庭及校园文化的影响,在志愿服务动机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产生不同的志愿服务行为[5]。对136 名学生在本次志愿服务的参与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图4。同时,对调查的问题依次赋值,分值越高,说明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越强烈。

图4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

图4 显示,选择“提升自我”的人数最多,说明志愿者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和社会实践的动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选项最少的是“物资奖励”,说明学生对物质奖励的需求还不是占主要原因。因此,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多以提升自我为主,其它方面其次。

4.2 服务态度分析

图5 知,大部分学生(占比84%)认为“身为志愿者应勇敢承担责任,尽力做好每件事”;少部分学生(占比5%)认为“工作未完成,责任不完全在我”,说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是想推卸责任。因此,在本次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无论是从注意力方面,还是从承担责任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律性和对价值观的认知。

图5 志愿者承担责任分析

5 志愿者参与赛事服务满意度

5.1 工作质量满意度分析

图6知,多数志愿者对自己工作质量是持肯定态度,这保证了在赛事服务中热情、积极的态度。有部分志愿者表示自己工作质量满意度低,究其原因:一是组委会和裁判没有及时沟通,导致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只听从组委会人员的安排,对于裁判分配的工作和任务不知情、不熟悉,造成工作误解;二是志愿者对专业业务的不熟悉造成工作质量低下、效率不高。

图6 工作质量满意度

5.2 基本保障满意度分析

表2 显示,志愿者对组委会提供的服装大多数是满意的,仅有8 名志愿者表示“不太满意”,原因是衣服尺码偏小,没有多余可供更换的服装;在住宿方面,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居住在校内宿舍,所以大家对于住宿还是比较满意的。因居住地距离比赛场馆具有一定距离,对此大赛组委会与公交运营公司沟通协商,志愿者可持志愿者证件免费乘坐公交车到达比赛场馆。但由于时间点的问题,志愿者往往需要提前半小时到达公交站点进行等候,所以有31 名志愿者表示“不太满意”与“不满意”;因赛事主要集中在下午(13:00-19:00),组委会以发放餐饮补助形式让志愿者自行就餐,对此大部分志愿者表示满意,但由于赛事结束后餐饮补助发放较晚,有44 名志愿者表示“一般”,还有10 名志愿者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同时,因赛事时间处于夏季下午,偶尔出现饮水不足,有80 名(58.8%)志愿者满意度在“一般”以下。

表2 保障满意度

6 理性思考

(1)志愿者的招募、遴选和培训方面。由于此次志愿者招募和遴选工作属于临时招募,招募时间短、遴选过程紧,导致工作安排不够合理。在培训内容上不够系统,对礼仪和文化知识培训较多,缺少对体育知识和技能培训;忽视了对志愿服务活动本质、志愿精神和价值意义等一些基本服务理念的培训。

(2)志愿服务岗位和理想方面。虽然大部分志愿者对本次“二青会”志愿服务工作都表示满意,但还是有少部分志愿者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说明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和组委会安排的工作任务上还存在差距。同时,在岗位设置上由于志愿者服务岗位与其理想岗位有差距,而且没有根据学生的意向进行很好的调配,导致影响了部分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志愿者服务工作热情下降,甚至有的志愿者产生放弃服务的念头。当然,一方面,志愿者服务作为奉献行为,志愿者本身应听从组委会的安排;另一方面,志愿服务作为自愿行为,组织者应该尽量安排志愿者填写的岗位,满足志愿者的需求。

(3)志愿服务态度和意识方面。对部分志愿者和组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中发现部分志愿者在参与赛事服务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大学生应对大型赛事活动感兴趣,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参加了志愿者活动,当面临志愿服务工作时,往往表现出浮躁和对服务过程不乐观的心理,不能安心于从事志愿活动,导致志愿服务过程中工作质量和满意度下降;有的志愿者能力较差,参加的志愿活动较少,而且与社会接触较少,偶尔出现与社会“隔绝”的情况,缺乏社会实践和沟通能力,不能以最好的状态与志愿服务团队融合。此外,在进一步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志愿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然而在具体工作中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而觉得服务满意度不高。

(4)基本保障方面。数据显示,志愿者对组委会提供的基本保障大多数是满意的。此外,志愿者在赛事结束之后就离开了工作岗位,组委会也没有对本次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有效的总结和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必要的资料和档案留存。

参考文献

[1]陈西亚.首届全国青运会赛会骨干志愿者培训与管理研究——以福州赛区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2]方千华,胡庆山,陈华.高等院校学生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57-62.

[3]王可.湖南省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8):6-8.

[4]谷风美.我国体育赛事志愿者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2):94-97.

[5]刘苏贤.南京青奥会田径赛事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Rational Thinking on College Students'Participating in the Volunteer Service of the Second Youth Games

ZHI Qiang,YANG Yun-ch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Xinzhou Shanxi,034000)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this paper mad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such as recruitment,selection,training,basic situation,service motivation,service attitude and satisfac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process if the volunteer service in the Second Youth Games and found some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sports events and other voluntary work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he Second Youth Games;sports volunteers;rational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0874.2021.04.027

文章编号:1674-0874(2021)04-0099-04

收稿日期:2021-03-17

基金项目:2019 山西省教育厅思政课题[2019zsszsx064];2019 山西省体育局课题[19TY130];2019 忻州师范学院院级思政课题[SZZX201905]

作者简介:支强(1980-),山西大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责任编辑 王东〕